1. 首页
  2. _iframe
  3. 企业大学
  4. 企业大学_iframe

内训宝丨企业大学建设与传统员工培训系统之间的区别(下篇)

发展和培训通过企业大学建设后能很好提高效率,而且企业大学建设后,对于知识的储蓄以及员工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现代的企业更愿意去建设企业大学,下面我们接着来看。
知识管理
传统员工培训系统的培训课程往往以外购为主,通过聘请外部讲师为员工讲学授业。这样的培训组织形式看似专业规范,但却忽视了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更放弃了企业自身的经验积累与知识沉淀。
企业大学建设时则强调课程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内部讲师队伍的构建,由此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机制。在完善的课程开发流程与制度保障下,企业大学组织领域业务专家(内部讲师)、培训对象代表(员工)、课程开发专家以及培训管理专家等一同就业务运营过程中的问题或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以内部课程的形式予以内化、固化。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内部讲师还能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提炼新案例、新理论,持续更新升级课程。此外,企业大学通过内部讲师以及自主开发的培训课程能够帮助企业将各种最佳实践迅速地予以扩散,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
爱立信(中国)学院即拥有着丰富的培训课程,包括专业技术类与管理培训类。作为全球领先的电信技术开发厂商,爱立信一直注重围绕技术发展和客户需求开发构建培训课程及系列。所提供的技术类课程涵盖GSM、GPRS、WCDMA、CDMA2000等领域,涉及网络规划、硬件安装、网络集成、系统运营、网络优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每个系列课程分成多个子系列,循序渐进。爱立信的技术专家还不断推陈出新,持续更新与升级。此外,爱立信(中国)学院还不断地收集提炼电信行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实践,结合前沿的管理和学术思想,引入构建管理培训系列课程,特色领域包括电信营销、技术管理及领导力。
文化传承
与传统员工培训系统不同,企业大学将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宣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珍妮梅斯特在《企业大学——为企业培养世界一流员工》中指出,企业大学的课程设计要围绕3C的原则:企业公民、环境框架和核心职场能力。“企业公民”即向员工反复灌输企业的文化、价值观、传统和愿景。
企业大学为员工营造学校的氛围,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并向员工传递一种进取的文化,让新员工在入职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解并认同企业文化。其次,企业大学里的老师有很多是公司管理人员,通过授课交流的方式与下属增强沟通,获取反馈意见,打破官僚的层级关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另外,企业大学的内部讲师往往由高层管理者或者业务骨干担任,他们都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忠诚拥护者与虔诚的“传道士”,这无疑将大大推进企业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资源整合
传统的员工培训系统属于战术层次,集团公司内部的培训部门往往各自为战,培训资源分散。例如技术部门负责公司技术培训,销售部门负责销售培训,北方区负责北区培训,南方区则只负责南区培训。如此的设置一方面使得培训部门机构冗余,另一方面也使得集团内部的培训分支无法有效的协同。
企业大学则为公司内部的培训资源整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建立不同学院与分院的模式满足不同职能部门与区域间的差别需求。同时,企业大学统一成立课程开发、培训评估等职能部门,并统一采购培训资源,规范培训运营。此外,企业大学建成后,企业在培训资源的外部整合上也将有了更大的对话空间。无论是与著名大学的合作谈判,抑或是建立企业大学间的共享联盟,企业大学都将提供更高层次的平台。
著名的摩托罗拉大学有100多处分校,遍布24个国家,是一个全球性的组织。于1980年成立的摩托罗拉大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摩托罗拉公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摩托罗拉大学成立了领导力和管理学院、质量学院、营销学院、供应链学院以及工程学院共五大学院,服务于不同的业务部门需求。组织庞大且严密的摩托罗拉大学很好地整合了一个大型跨国公司的培训资源,实现了良好的协同效应。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条)

QR code